近年来,慢性肾脏病( ckd)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从2010年至今,我国透析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带来的重大挑战,ckd患病率将进一步升高。
据ckd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ckd患病率约为14.3%,在2012年,中国ckd患病率就达10.8%[1]。更为严峻是的,健康人群、患者、乃至卫生健康工作者普遍存在对肾脏健康与疾病的认知不足,有统计显示,我国ckd知晓率仅为12.5%[2]。这意味着,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ckd的认知,有力增强一级预防,已迫在眉睫。
未来10年,中国要从肾脏病大国走向肾脏病强国,肾脏病诊疗将逐步实现由谋生存向谋质量的战略转型,迈向以健康需求驱动的高级目标,持续提升我国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与规范化科学管理水平,必将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3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主题为 “人人享有肾脏健康——应对突发风险,关心弱势群体”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香美院士领衔,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共同发起的2023年世界肾脏日主题活动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隆重举行。
来自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顾斌、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主任蔡广研教授,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主任李文歌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肾内科主任王荣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林洪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大内科主任倪兆慧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何娅妮教授,北京医院肾内科主任毛永辉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副主任医师李平副教授等知名专家齐聚一堂,旨在为公众科普肾脏健康知识,指导大众防治慢性肾脏病,共同探讨构建肾脏健康科普创新体系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格局,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顾斌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公众对慢性肾脏率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宣传以预防为主的肾脏疾病防治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提高全社会保护肾脏的意识,是医院、医生、媒体乃至患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香美院士就今年世界肾脏日进行主题解读时指出:“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医院内由于急性肾损伤导致的死亡比一般情况下死亡风险高出10倍,同时还可引起其他器官功能的改变。在弱势群体中,突发风险是急性肾损伤的高危因素。其次,老年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各种外界影响而导致肾脏损害,严重可发展为尿毒症,主要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糖尿病肾病所致。为此,我们着力在全国各地、各医疗机构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工作,应对突发风险,关心弱势群体,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的宣贯,大力发展肾脏疾病早期预警、有效防护、精准诊疗,致力于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会上举行肾脏科普走基层--“百城千院”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旨在推动肾脏健康科普行动落地百城,扎根千院。陈香美院士介绍,本次活动聚焦民众关心的慢性肾脏病相关问题进行宣教,并将进一步举办系列医疗帮扶活动,推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专家优势,针对基层医院切实需求提供帮助,加强基层医疗建设,为群众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
与会专家共同宣读《2023年世界肾脏日倡议书》,提出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非常重要,呼吁在公共卫生政策层面,优先考虑慢性肾脏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疾病诊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纳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管理与监测;开展应急演练,以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遇到突发事件时,医疗卫生机构应尽可能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均等可及的医疗服务;患者应自备急救包,包括食物、水、医药用品和病情记录等,以备紧急之需。
积极应对突发风险,密切关注弱势群体
老年人是肾脏疾病发病的高风险人群。北京医院肾内科主任毛永辉教授说:“老年肾脏是非常易感的器官,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或由急性肾损伤发展成慢性肾脏病等。在感染性疾病大流行时,老年肾脏病患者做好疫苗接种,坚持规律复诊,时刻注意尿量,做好饮食管理,保持良好的情绪,这些都有助于整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据了解,糖尿病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导致全身各个器官的损害,尤其是心、脑、肾、眼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大内科主任倪兆慧教授表示:“肾脏是糖尿病最容易导致损伤的器官,如果出现蛋白尿,就可能是肾功能受损,慢慢就可能发展成尿毒症。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护肾功能,定期检查肌酐、尿素氮和肾小球滤过率,测血糖和尿蛋白等。”
对于贫血和慢性肾病之间的关系,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何娅妮教授表示:“贫血是常见的临床疾病状态,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危重症在突发事件中大量失血的患者。肾脏可以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旦患上肾脏病,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就会减少,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的发生。贫血患者到医院就诊,通过肾功能检查,可及时了解肾功能情况。”
面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时,部分透析患者的治疗可能会被迫中断。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副主任医师李平副教授表示:“首先在透析的间期,保持干体重,也就是要限制饮水和食物的量,做好自我生活管理;其次,要做好隔离、营养支持、自我监测、对症处理、抗菌药物治疗等,提高疾病的抵抗能力,全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
多措并举,推动肾脏健康科普创新体系建设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都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主任蔡广研教授表示:“对于肾脏病而言,科普工作非常重要。相较于其他疾病,肾脏病临床表现更为隐匿,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阶段。因此,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应该重视早期发现肾脏病,提倡治未病的先进理念,普及肾脏病防治知识,让患者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养成每年定期体检的好习惯,提升肾脏健康素养。”
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主任李文歌教授表示:“我国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衰在持续增多,已经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第二位的病因,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对于肾脏病的防治,科学普及和临床诊治同等重要,要提高肾脏病医护人员对科普重要性的认识,让广大慢性肾脏病患者了解肾脏病基本的常识,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此外,生活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辅助方法。”
在推动科普落地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肾内科主任王荣教授指出:“基层医疗机构是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最重要的阵地,基层医生若能掌握核心的肾脏病基本知识,就能给予老百姓可及、正确的指导,这也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的重要手段。”
谈及促进肾病科普信息化建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林洪丽教授表示:“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科普信息化建设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健康类和医疗类的虚假信息也成为了网络的重灾区。所以,正确引导科普信息化建设,保证科普的科学性尤为关键,这是医务工作者、媒体人共同的社会责任。”
未来,期待社会各界携手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肾脏病领域科技工作者、专业人员科普转化能力,加强基层科普能力建设,做好重点人群科普工作,加强肾脏病应急科普,持续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推动肾脏健康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
参考资料:
[1]zharg l, wang f, wang l,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lancet, 2012,379:815-822
[2]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0/0316/c14739-3163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