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快讯 -pg电子试玩平台入口

2022-01-11 18:33:00 来源:好医生 4647

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口健康的疾病。近来,在呼吸学界的共同努力下,呼吸学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在技术发展、学科发展,还是行业发展上,呼吸学科作为一个国家所倚重的、百姓健康所倚赖的重要学科,正在越来越坚实地承担着学科应有的使命。那么,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呼吸学科应当如何承担使命、履行责任?如何实现呼吸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呼吸领域的医务人员应当如何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

1月8日,由中国呼吸专科联合体、苏州协同医疗健康基金会主办的“2022年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的呼吸界领军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呼吸专科联合体召集人王辰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卫生健康处处长刘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华浩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迟春花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伟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胡三元,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致辞。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高海鹏主持开幕式。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

面对covid-19在全球的大流行,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应对将成为常态,这对呼吸及其他相关学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呼吸专科联合体召集人王辰院士

“我们需要从以往的疫情当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思考如何能够更加科学、专业、从容,更加低成本、符合社会和科学规律的应对疫情。”王辰指出,广大呼吸病学业内人士,要针对创建以医院为主的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做出专业性思考,并使之转化为未来的社会行动,这对于维护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323.png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

周军指出,近年来,中日友好医院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呼吸疾病防治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国家呼吸疾病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例如王辰院士提出的人才培养、科室建设和行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方略引领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成效显著。”对于本次大会的主题,周军表示,中日友好医院将以现实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胜任为目标,真正做好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建设工作。同时与医学同道携手并肩,加强呼吸疾病防治经验交流,全面提升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能力。

324.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

近年来,呼吸学科在推进基层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pccm基层规范化建设、幸福呼吸项目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而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的大力支持。

聂春雷表示,当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入任务繁重,而且压力持续增大。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建设尤为重要。他呼吁道,“在研讨建设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中,注重提高传染病诊治水平、加强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要把加强基层呼吸道防治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例如进一步改善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设施条件,加强基层医、防、管复合型人才和呼吸疾病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基层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警觉性和早期诊断呼吸道传染病的能力。”

 325.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始终重视并全力推动我国呼吸学科的发展,积极推进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区域医学中心的建设,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当中将呼吸系统疾病作为重点支持的领域,不断扩充呼吸专业优质的医疗资源,优化呼吸专业的医疗资源的布局。

“呼吸系统疾病种类多、发病率高,呼吸道传染病已经成为导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点,因此,提高呼吸专业的诊疗能力和技术水平,是我们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面对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如何全面推进平疫结合的建设,有效提升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郭燕红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充呼吸专业优质医疗资源的总量,优化资源布局;二是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三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26.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

贺青华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我国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还存在许多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亟待进行整体谋划、设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以应对常态化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需要。他希望大家以这次大会为契机,充分交流、深入探讨、积极建言献策,广泛汇聚共识,希望大会的成果能够进一步推进呼吸学科的发展,推动医防融合、医防协同、全面发展,推动呼吸疾病防治能力的提升和体系机制的完善,全力推进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应对体系,为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呼吸系统力量。

 327.png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卫生健康处处长刘丹

“呼吸学科是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挑战,守护人民健康一个重要的学科。”刘丹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跨越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变异,国际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相信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以中日友好医院为代表的广大的呼吸人,一定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他希望全国呼吸学界一起努力,共同推进呼吸学科发展,发挥行业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为实现高水平全民健康,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健康福祉,贡献更大力量。

从院感防控到建筑设计谈平疫结合的思与行

在《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兼谈群医学概念及实践》的主旨报告当中,王辰院士介绍了我国呼吸道传染病应对的现状和问题,并对我国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以及大空间建筑当前“平疫”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被动局面进行了分析。

如何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王辰院士指出,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专门的传染病医院设置的价值,着力提升综合医院院感防控能力,例如“平”时设置可承担传染病照护任务的感染病科、优化各功能单元建筑布局、制定配套的业务运营及医院管理方案等;“疫”时根据疫情规模转换为呼吸道传染病救治医院,并随疫情规模变化在不同疫情层级间有序转换。大空间建筑应制定应对疫情的规范化预案,比如“平”时依照可能改造为方舱庇护医院的需求设计和改造,储备物资、人员,制定运营预案;“疫”时可迅速改建为方舱庇护医院,且规模大、速度快、成本低。

“总而言之,就是提高综合医院院内感染控制水平和疫时转换传染病医院的建筑设计,制定《大空间建筑改建方舱庇护医院的建筑标准》。”王辰院士表示,实现“平疫结合”需要医务界、建筑界、管理界和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协同努力,真正实现为民众谋福祉!

 328.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孟建民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孟建民院士在线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平疫结合之韧性医院建筑设计的思考》。

“‘韧性’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意指‘恢复事物的原有状态’。到了上世纪90年代,韧性概念被引入城市规划学科研究和应用,主要是用于应对城市灾害和恢复的问题。韧性医院是指医院在遭受各种灾害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能承载及恢复医疗预警能力。”

孟建民介绍,医院建设时应该加强运用韧性思维从更多纬度来思考医院的韧性建设,韧性医院应该秉承全周期、全要素韧性观,来贯彻前瞻性、可变性、适应性原则,最终实现医院韧性思维。其中全周期性韧性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防阶段;第二阶段是准备阶段;第三阶段是应对阶段;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快速恢复阶段。而医院建设全要素韧性观涵盖医院管理、医疗系统、医院建设本体三类重点要素。

“韧性医院是韧性城市重要的子系统,我们研究应该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我们研究深入和实践、经验积累,我们将对韧性城市和韧性医院认识更加充分,我们应对突发疫情对策和措施也会更加有效和完善。”孟建民说道。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8位呼吸领域学科带头人从“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以pccm专科医师培训促进推动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人才队伍建设““以质控工作规范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建设”“以药物研发推动呼吸疾病防治能力提升”四个角度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本次大会的召开,为中国呼吸学科交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平台。据统计,截止目前,共计19.2万人次在线上观看会议,线上线下参会人员反响热烈,为助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呼吸学科跨越式发展、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会议

第4届胸外焦点讨论会暨第28届胸腔镜及胸部微创手术学习班

第4届胸外焦点讨论会暨第28届胸腔镜及胸部微创手术学习班

相关推荐

;
网站地图